广东省招生考试信息中心

地理 | 地壳和地壳运动专题知识讲解之地表形态与内外力作用

广东省成考中心 2021-12-08

  01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等。

  (一)风化作用

  岩石在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地方,在温度、水、大气及生物作用的影响下发生的破坏作用,叫做风化作用。风化作用可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二)侵蚀作用

  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对地表岩石及其风化产物的破坏作用,叫做侵蚀作用,风可以吹扬起岩石的碎屑,并携带碎屑磨蚀岩石。在沙漠地区常常见到的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都是由风力侵蚀作用造成的。

  流水的侵蚀作用更为强大和普遍。沟谷和河谷的流水,使谷底和河床加深加宽;坡面上的水流冲刷着整个坡面,使之趋于破碎。

  ➤ 例如,我国的黄土高原,土层松厚,由于植被多遭破坏,流水侵蚀严重,造成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流水对岩石还有化学溶蚀作用,喀斯特地貌就是由可溶性岩石(如石灰岩)受到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蚀作用形成的。

  ➤ 例如我国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的路南石林。

  高寒地区巨大的冰川,可以刨蚀经过的地面,形成冰斗、角峰和U形的冰川谷等地形。海浪打击岩石,可以不断地对海岸起破坏作用。

  (三)搬运作用

  风化、侵蚀的产物,被风、流水、冰川、海浪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海滨地区,风力的搬运作用强烈,而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的搬运作用很大。

  (四)沉积作用

  岩石风化和侵蚀后的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可以逐渐沉积下来,这种作用称为沉积作用。当流水携带泥沙流动时,由于流速降低,泥沙大量沉积,造成多种堆积地形。

  ➤ 如在河流的中下游常常造成宽广平坦的三角洲和冲积平原。这里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是良好的农业区。

  风力吹扬沙尘,当风力减弱时,沙尘便会沉落。由于沉积物质的不同,有的地方成为沙漠,有的地方成为黄土。带有大量沙粒的气流,如果遇到灌丛或石块,风沙受阻堆积下来,就形成沙丘。沙丘是沙漠地区基本的地表形态,如果没有植被的滞阻,沙丘在风力作用下则成为流动沙丘,它会湮没农田村舍,破坏交通。

  地面上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岩石经过风化就容易被侵蚀,而侵蚀作用又为新裸露地表的岩石接受风化提供条件。有了风化侵蚀的产物,才有被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动力进行搬运堆积的可能。这几种作用长期、缓慢地进行着,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02地表形态与内外力作用

  地壳和宇宙间一切物质一样,处在不停的运动变化之中。按能量来源,可以将引起地壳运动变化的地质作用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的本身,主要是放射性元素蜕变产生的热能。内力作用主要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外力作用的能量来自地球外部,主要是太阳辐射能和重力能。外力作用表现为对地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内外力相互作用促使地貌不断发展和变化。

  内力作用形成高山或盆地,外力作用则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一方面高山上的岩石受到风化侵蚀而被破坏;另一方面,被破坏的物质经过搬运在低地堆积起来,又形成新的岩石。地壳的破坏作用和建设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不过在一定的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一般地说,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变化起着主导作用。


版权声明

广东省成考中心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 1101281048@qq.com。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广东成人高考提升便捷服务

    【考试时间:10月15.16日】

       
    【请广大考生提前备考】
  • 考生交流群

  • 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加入微信交流群

与考生自由互动、并且能直接与专业老师进行交流、解答。

推荐信息

网站首页 指导老师 网上报名 值班老师 电话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