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 | 地球上的大气知识讲解(二)
一、降水及降水的类型
降落到地面上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降水量一般用毫米表示。在地图上,把降水量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降水量线。用等降水量线图可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
从海洋和陆地蒸发上升的水汽,使各地大气中含有或多或少的水汽。大气中的水汽,是形成降水的基本条件,但还必须具有促使空气上升的动力。空气在上升过程中变冷,其中的水汽才能凝结,形成降水。按照促使空气上升的具体原因,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降水类型。
(一)对流雨。
当空气强烈受热时,湿热空气膨胀上升,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叫对流雨。赤道地区全年以对流雨为主,我国的对流雨多见于夏季的午后。
(二)地形雨。
潮湿空气前进时,受到山地阻挡,被迫沿着山坡爬升。在上升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叫地形雨。地形雨多发生在山地的迎风坡。
(三)锋面雨。
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它们中间的交界面,叫锋面。暖湿空气沿锋面抬升,在抬升过程中,空气中的水汽冷却凝结,形成的降水叫锋面雨。我国东部地区夏秋季节的降水多为锋面雨。
二、世界降水的分布
世界降水的分布,受地理位置、大气环流、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大致呈带状分布。根据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一般规律,全球划分为四个降水带。
(一)赤道多雨带
赤道附近地带是全球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年降水量一般在2000毫米左右。
(二)副热带少雨带
副热带在高气压控制下,云雨难以形成,尤其是大陆西岸及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500毫米。
(三)温带多雨带
受锋面、季风等因素影响,中纬度地带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年降水量一般在500―1000毫米之间。内陆地区降水较少。
(四)极地少雨带
极地气温低,蒸发微弱,空气中水汽含量少,加之全年盛行下沉气流,年降水量不超过300毫米。
三、地球上的气压带
如图所示,地球上有以下几个高、低压相间的气压带。
(一)赤道低气压带在赤道附近大约南北纬5°之间的地区,近地面获得的太阳能量最多,气温很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赤道低气压带。(二)副热带高气压带从赤道上空向南北分流的气流,在地球自转偏向力作用下偏转成西风,在纬度30°附近上空聚积、下沉,致使近地面单位面积承受的大气压力加大,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三)副极地低气压带来自极地高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两支冷暖性质不同的气流,在纬度60°附近相遇,暖气流爬升到冷气流上面,形成上升气流。上升气流到高空后又向四周流散,导致近地面单位面积承受的大气压力减小,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四)极地高气压带在南、北极附近的极地地区,地面获得太阳能量最少,终年严寒,冷空气收缩下沉,地面气压升高,形成极地高气压带。
版权声明
广东省成考中心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教育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 1101281048@qq.com。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